皇甫晖站起身,拍着胸脯:“赵将军说得对!我皇甫晖认了!从今往后,我跟着赵将军干!”
有了皇甫晖带头,其他南唐旧将也纷纷起身:“我们也归顺!跟着赵将军!”
王审琦见状,大喜过望,连忙让人取来笔墨纸砚:“咱们今日歃血为盟,以后同生共死!”
鸡血滴在酒里,众人端起酒杯,一饮而尽。赵匡胤看着眼前的众人,心里涌起一股豪气。清流关有三千精兵,滁州城有两千守军,加上王审琦的乡勇,他手里已经有了七千人马——这是他起家的第一笔资本。
当晚,刺史府的帅帐里,赵匡胤和王审琦、皇甫晖围着地图商议。地图上,清流关用红笔圈着,旁边就是扬州、寿州,都是南唐的重镇。
“下一步,我们打扬州。”赵匡胤指着地图,“扬州富庶,粮草充足,拿下扬州,我们就有了立足之地。”
皇甫晖皱起眉头:“扬州守将是李景达的亲信,兵力有一万,不好打。”
“我有办法。”赵匡胤拿起笔,在地图上画了条线,“清流关的精兵从正面进攻,王刺史带着乡勇绕到扬州后方,烧了他们的粮草。粮草一断,扬州不攻自破。”
王审琦点头:“好计!我这就去准备,明日一早就出发。”
皇甫晖也站起来:“我去整顿兵马,保证正面强攻,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帅帐里的烛火摇曳,映着三人的身影。
赵匡胤看着地图上的清流关,手指轻轻敲击——这关隘,不仅是南唐的门户,更是他通往天下的起点。
第四章扬州大捷:盔甲上的血光
三日后,扬州城外。李景达的亲信孙晟站在城楼上,看着远处的后周军队,冷笑一声:“就这点人马,也想打扬州?简直是痴心妄想!”
他刚说完,就听到身后传来喊杀声。王审琦带着乡勇,已经烧了粮草大营,浓烟滚滚,染红了半边天。城楼上的南唐士兵见状,顿时乱了阵脚。
“不好!粮草烧了!”“快跑啊!没粮草怎么打仗!”
孙晟又惊又怒,刚要下令镇压,城下的赵匡胤已经带着清流关的精兵冲了过来。他一马当先,环首刀劈开城门的铁锁,喊杀声震耳欲聋。
皇甫晖挥舞着长柄斧,一路砍杀,斧刃上沾满了鲜血,连盔甲都被染成了红色。“孙晟!投降不杀!”他对着城楼上喊,声音嘶哑。
孙晟知道大势已去,却不肯投降。他拔出佩剑,砍向身边的逃兵:“谁敢逃!我杀了谁!”
赵匡胤见状,双腿一夹马腹,纵身跃起,刀光闪过,孙晟的佩剑断成两截。他一脚踩在孙晟的胸口,刀刃抵住咽喉:“降不降?”
孙晟吐了口唾沫,骂道:“赵匡胤!你这个叛徒!我就算死,也不会降你!”
赵匡胤眼神一冷,手起刀落。孙晟的人头滚落在地,眼睛还圆睁着,满是不甘。
城楼上的南唐士兵见主将已死,纷纷扔下武器投降。赵匡胤站在城楼上,望着扬州城的街道,百姓们躲在门后,偷偷往外看。他大声喊道:“诸位乡亲,我们是后周的军队,不抢粮食,不杀百姓!愿意参军的,到城门口登记,军饷翻倍!”
百姓们先是沉默,随即有人打开门,小心翼翼地走出来。一个老木匠捧着自家的斧头:“将军,我能打铁,能修兵器,算我一个!”
有了第一个,就有第二个。没过多久,城门口就排起了长队,有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有会打铁的工匠,还有会医术的郎中。
王审琦走到赵匡胤身边,笑着说:“赵将军,这下我们的人马更多了!扬州的粮草,够我们用半年的!”
赵匡胤点了点头,目光望向南方。
南唐的都城金陵,就在不远的地方。
他的环首刀还在滴血,盔甲上的血光在阳光下闪着刺眼的光芒——这光芒,是胜利的勋章,也是野心的火焰。
第五章郭帅猜忌:书信里的试探
扬州大捷的消息传到汴梁,后周世宗郭荣又喜又忧。喜的是赵匡胤拿下了扬州,重创南唐;忧的是赵匡胤手握重兵,在滁州、扬州威望极高,万一谋反,后果不堪设想。
他当即召来宰相范质商议。范质摸着胡须,沉吟道:“陛下,赵匡胤确实是将才,但功高盖主,不得不防。不如召他回汴梁,升他的官,夺他的兵权。”
郭荣摇头:“不行。南唐还没平定,正是用人之际,现在召他回来,怕是会乱了军心。”他想了想,“你替我写封信,慰问他,再给他赏赐些金银绸缎,看看他的反应。”
几天后,范质的书信和赏赐送到了扬州。赵匡胤接过书信,上面写满了溢美之词,说他“勇冠三军,功不可没”,赏赐有黄金百两、绸缎千匹,还有个美貌的宫女。
王审琦凑过来,笑着说:“陛下这是看重将军啊!咱们可得好好谢恩!”
赵匡胤没说话,只是盯着书信里的“速回汴梁领赏”几个字。他知道,这不是赏赐,是试探。一旦回了汴梁,兵权肯定保不住,他在扬州、滁州的根基,也会瞬间崩塌。
当晚,他在帅帐里写回信。笔墨铺在桌上,他却迟迟不下笔。皇甫晖走进来,手里拿着个酒坛:“将军,喝一杯?”
赵匡胤接过酒坛,倒了两碗:“皇甫将军,你说陛下这是什么意思?”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