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小说网

73小说网>大明新命记 > 第一二四九章 誓词(第2页)

第一二四九章 誓词(第2页)

至于桑噶尔赛和吴巴什两位,如今仗打到了这个地步,他们也知道想退缩是不可能的了,但是他们借着打下盛京之前的最后时机,再要一些东西的心思,还是有的。

一个是着眼于战前,他们想要一批金海镇的火器,尤其是飞将军手榴弹。

这个东西,用法简单,只需点火投掷出去,而且威力也不小,在攻打其他草原部落的时候,他们已经用过几次,尝到了甜头。

另一个是着眼于战后,他们想要清虏八旗下面的八旗蒙古人口。

对于第一个,在祖大寿出面递话的情况下,杨振当场答应了他们。

在前不久李禄他们打通了连山关之后,辽阳军前的征东军和金海镇主力,已经有了两条军需物资供应的通道。

除了旅顺口的军需物资之外,一大批来自东江岛、云从岛以及芥川城的几个弹药分厂的枪炮、军械、弹药物资,也正在源源不断运往凤凰城,并从凤凰城往辽阳转送。

区区数千颗飞将军手榴弹,对现在的杨振来说,不过是小菜一碟罢了。

但是对于战后有可能俘虏的大批八旗蒙古人口,则不论是杨振,还是祖大寿,都予以拒绝。

而理由也很正当,按老规矩,谁俘虏的,就归谁所有。

如果桑噶尔赛和吴巴什两位想要,要么自己去俘虏,要么拿自己的东西或者缴获,去跟其他各路人马交换,想不劳而获,绝不可能。

事实上,自从设立了察哈尔营、科尔沁营之后,杨振对于清虏八旗蒙古甚至是草原上没有编入八旗的清虏外藩蒙古部落,都有了收编和吞并之心,怎么可能会白白便宜了桑噶尔赛和吴巴什?

崇祯十六年的五月十五日,风和日丽,宜祭祀,宜出行。

当日上午巳时,洪承畴左手拉着祖大寿,右手拉着杨振,登上长胜堡外一处事先堆砌起来的高台。

当着云集高台之下的各路总兵大将以及列阵于四周的各部主力前锋的面儿,洪承畴宣读了朝廷命他督师收复辽东的圣旨。

接下来,洪承畴命令各路总兵共同登上高台,并由祖大寿亲自操刀,杀死了一匹事先准备好的白马。

然后,洪承畴亲自为所有登上高台的各路总兵官,递上了一碗碗斟满了被杀白马鲜血的血酒,并要求各路总兵,跟着他一起诵读誓词曰:

“建州丑虏,东胡杂种,沐猴而冠,自号满洲;非我族类,窃据辽东,占我城池,屠我辽民;其罪贯盈,皇天震怒,王师云集,一扫胡氛;凡我将士,奉此大义,秣马厉兵,共襄盛举;烈烈雄夫,勠力同心,不灭清虏,绝不收兵。”

除了洪承畴这个挂兵部尚书衔的蓟辽督师之外,另有祖大寿,杨国柱,杨振,马科,曹变蛟,王廷臣,朱文德,刘周智,祖大弼,祖泽远,桑噶尔赛,吴巴什,祖克勇,袁进,大大小小共计十四位总兵,最后一起喝掉血酒,将酒碗摔碎在了高台之上。

誓师大会结束之后,担任大军左右路前军先锋的祖大弼、桑噶尔赛、吴巴什和杨国柱所部人马,各按约定,当即向北开拔。

而杨振也带着自己的随行人马,在誓师大会结束后不久,离开了长胜堡,返回浑河东岸的柳条寨大营去了。

这次誓师大会,对杨振来说,形式大于实质,但也并非全无意义。

一方面,他与祖大寿,并通过祖大寿与洪承畴,以及洪、祖两路人马的总兵大将,甚至包括宣府军的杨国柱,见了面,基本达成了一致。

虽然这种一致是表面上的,私底下仍是各有算计,各怀心机,但是起码提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喊出了一个共同的口号,那就是“不灭清虏,绝不收兵”。

最重要的是,这个目标和口号通过誓师大会,当着各路大军、各部将士的面儿,公开宣示了出来,今后就可以作为征东军和金海镇兵马的旗帜一直打下去,直到自己真正的目标实现为止。

另一方面,杨振带着祖克勇等人,在与辽西各路兵马将领见面交流的过程之中,也从他们那里了解不少有用的消息。

比如,广宁之战后两红旗清虏人马残部的去向。

再比如,他们从正红旗汉军将领王世选及其部下了解到的盛京方面的一些情况,也在与杨振的交流之中,透露给了杨振。

其中有关阿济格的消息,对杨振来说就很重要。

阿济格在接连败北之后,既没被剥夺爵位,也没有被降爵,或者罚没旗下牛录,这一点,其实也在杨振的预料之中。

但是,在其兵力大大受损的情况之下,居然未被调回盛京城内驻防,与多尔衮合兵一处,而是被调往清虏兴京后方,这一点却出乎了杨振的意料。

不过,不管是满达海、罗洛浑的两红旗余部逃往铁岭也好,还是阿济格的镶白旗等部人马分守兴京也罢,只要他们不在盛京,那么对即将攻打盛京的辽西各部人马和杨振所部人马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至少看起来如此。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