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天一大早,全国专家集体改口的盛况,彻底看呆了全国百姓。
昨天的早报还全是批评,今天的早报就只剩下赞誉。
纵然偶有吐槽,也仅仅只是针对谋子,必须把咱们方哥摘出来单独夸两句。
“《英雄》终于具备英雄气了。”
之前骂英雄是狗熊的电影人们集体180度大转向,新文章抓着方哥不松手,就硬蹭。
不过他们的话其实很在理,得到了观众们的广泛认同。
就连很多人不喜欢的天命,也被洗得干干净净。
其中,以中国文化研究院院长的文章最为犀利透彻,真正讲明白了方版的不同。
“不敢出剑的无名纯属懦夫,完全是张导贯彻个人理念的提线木偶,没有逻辑没有动机没有弧光,往那里一站,仿若道具。
而斩掉传国玉玺一角的无名却在我们明知道的虚构中升华,他变得有血有肉,饱满豪迈。
之前我有多恨他辜负了太子誉的信任,现在就有多么为他惋惜。
他苦练多年的刺杀之剑没有败给任何人,当那一剑斩出,我们看到了他眼底的火和锋,当他被钉死在殿柱上,大笑道出君上请悬吾头颅试观之,那一刻我竟泪流满面。
和张导空洞的天下概念截然不同,方星河的哲学史观明显更加真实、厚重、有温度。
张版结局完全是抽象的、浮夸的、虚伪的,像是把我们绑在椅子上,往大家嘴里硬生生灌药。
大郎,来吃药了!
什么药?
治肾虚的药,吃了药,你以后就会变得梆硬!
事实上呢?
那药特别反胃,苦涩腥臭,难以下咽,而且吃了药之后完全不会让人有反应,只会陷入一种一回想便感觉恶心的境地。
方版的结局却没有强行向我们灌任何东西。
但我们不傻,我们看得到区别。
刺客斩断传国玉玺完全是虚构的情节,但是并不惹人反感,因为大家能够体会到方导在这里想要表达的隐喻——
天命因民而聚,亦为民而磔。
这是中国传统哲学中最重要的概念,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之后无名慷慨赴死时,道出那句‘恳请王上将我与韩太子头颅悬于高处’,再次上演了一出精妙的隐喻。
所谓天人共鉴,所谓众生期盼,所谓民心向背,统统都是中国古代对于君王是否失德的监察。
其核心逻辑是:君主的权力源于天命,而天命的归属取决于君主的德行。
这套体系中的监察主体十分复杂,从上天到文官再到百姓,均有责任、义务以及权力对君王进行监督和劝诫。
而在这套主体里最微弱的民,恰恰又是天命的现实反映。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失去天佑,几乎等于失去民心,而失去民心,则意味着改朝换代势必成行。
无名要求秦王悬颅于高处,又道‘或许亲见此景时,我等终可瞑目’,本质上是将自己从刺客转化为大秦潜在的国民,默认了秦王具备实现大一统的资格,并且盼见四海一的那天。
同时,此举又有监察之意。
无名代表鬼,太子誉代表神,他们同时又是死去的民。
在泰山封禅的场景中,人鬼神共鉴天命归秦,其象征意义十分浓厚,画面充满中式哲思。
最后再到彩蛋,太子誉打破第四面墙,与观众对视,彻底将结局升华。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