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修闻言,皱了下眉,闹这么大恐怕会弄得人心惶惶,在朝为官,无论是京官亦或者地方官,真正一身清白的人少之又少,绝大部分身上都沾了点腥。
这么一查,只怕人人自危,担心自己一些见不得光的事被查出来,到时恐会互相关照庇护。
他瞥了眼李二怒火中烧的表情,劝了句:“陛下,水至清则无鱼。”
查洛阳刺史这些特别大胆的,给其他人敲敲警钟,紧紧皮就足够了。
李二斜睨着庆修,“放心,朕不会真的查出一点问题就将人革职处理。”
真这样办,大唐官员至少空掉一半。
见李二有分寸,庆修便没有再劝。
翌日朝会。
群臣奏完政事,李二却没有退朝的意思。众人心头微凛,不由绷紧了皮。
下一刻,上方传来帝王的声音,听不出喜怒。
“近来先是西征,又是修建铁路,后又建造了大量蒸汽铁船,各处开支颇多,账目恐怕会有些凌乱。”
户部尚书打了个激灵,正要出列表明户部每笔账目都记得清清楚楚,绝不会出现混乱的情况,便听见陛下继续道:
“恰好,昨日朕与庆国公闲聊,得知铁路部侍郎武文轩精通算数,而且想出了一种颇为便利的记账方式。”
“朕打算将户部多年来的账目重新整理一遍,一来可以查一查以往账目有没有错漏之处,二来,正好试试武文轩想出来的记账方式。”
“如果好用,日后户部也能省不少功夫。”
众臣面面相觑,重整户部的账本可不是小事,全部整理且核查的话,少说也要数月功夫。
不过,最紧要的是陛下突然要重新整理户部账本……是真的一时兴起,想要整理下户部的账,还是另有目的?
不管众臣心中怀着什么心思,李二也并非是与他们商量此事,一锤定音,直接让户部去办。
此事既不劳民伤财,又于大唐有利,且不是特别大的事,众御史也没什么好反对的。
所以群臣虽然心里犯嘀咕,但也没有人反驳李二,重整户部账目的旨意顺利推行下去。
庆修老神在在站着,一副置身事外的模样,紧接着,他就感到一道目光落在他头顶。
他眼皮跳了下,刚抬头就听见李二又下达了一道命令。
“既然此记账办法是武文轩想出来的,户部账目重整一事,武文轩便也去帮忙吧。”
“正好,铁路相关事宜一直是魏王和庆国公负责,户部账目重整,铁路的相关账目也该一并重整,武文轩亦是铁路部的侍郎……”
李二铺垫了一大通,看向庆修和李泰,笑道:“那么重整户部账目的事,也交给魏王和庆国公负责吧。”
庆修领了命,昨日李二没有提洛阳刺史的事交给他,他还以为李二有别的人选了。结果,这桩差事还是落在了他头上。
洛阳刺史的案子不小,但同时由他们两人负责,也委实夸张了点。
归根结底,这就是桩贪腐案,刑部尚书或者大理寺卿级别的官员就能处理,哪用得着他和李泰同时出马?
庆修若有所思,李二这是想要让李泰在朝堂上立威?
洛阳刺史一案牵扯必不会少,朝中估计有不少官员皆受过洛阳刺史贿赂。即便李二不打算过分追究,收了贿赂的官员的把柄却也落在负责案子的人手上了。
大刀阔斧惩处主犯和主要从犯可以立威,对只是收受贿赂,没有过多参与的官员轻拿轻放,可以领他们的人情。
这两样他都不需要,李泰却需要。
李泰从西域回到长安已经很久了,但在朝中声望终究不如长期在长安,一直混迹朝堂的重臣。
此次案子办好的话,李泰作为负责人之一,就能借此彻底在朝堂立足。
李二这是想要借机给李泰铺路啊。
庆修不由瞥了眼最前面的李承乾,果然,太子的面色难看至极。
庆修知晓洛阳刺史的事,所以推测出李二是想给李泰铺路,且让他这个当老师的保驾护航,朝中其余大臣却不清楚这件事。
原本众人不是很在意这次重查户部账目的事,但是听见李二竟然让庆修和魏王负责,顿时心里打起鼓来。
寻常的重整账目,怎么可能会让一个国公和皇子负责?这也太大阵仗了。
刚散朝,他们就蜂拥而上,围住了庆修和魏王,千方百计打听消息,想要知道陛下到底想干什么。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